当前位置:首页 >> 铜套

滥用国家信用将危及经济安全不宜过度干预金融锚杆钻头

2022-06-30 10:33:43  洁漾五金网

滥用国家信用将危及经济安全 不宜过度干预金融

滥用国家信用将危及经济安全 不宜过度干预金融 2006-01-18 21:09:43 来源:2006年01月18日中国新闻网分享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在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上载文指出,国家信用是国家的一种重要资源。国家经济等综合实力的大小、动用各类资源的能力以及国际责任感的高低直接影响一国的国家信用。国家信用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是有限的,其建立和维护需要大量成本。滥用国家信用将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国家信用被滥用的主要原因

文章指出,长期以来,由于政府代表着国家,是国家的具体化,而政府则通过各个职能部门行使国家权力,因此国家、政府与政府部门三者之间的关系被模糊了:“政府部门=政府=国家”。实际情形是,国家、政府与政府部门三者之间同样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内部人控制”与“道德风险”问题。

这种模糊反映到国家信用的使用上,就很容易造成滥用。比如,一些政府部门或机构为谋取本部门或小集团利益,往往打着维护国家利益的旗号,超出职能范围,滥用国家信用,使国家信用持续严重流失,长此以往,必将引发政府信任危机。

政府不宜持续过度干预金融

文章指出,当前,国家信用被滥用集中于政府机构对金融持续、过度干预。一些政府机构不仅因此而赢得“私利”,更为严重的是在金融机构中造成了严重的“道德风险”。特别是银行坏账冲销、金融集团倒闭、证券公司破产等等,很多本应由市场承担的问题,却被政府无限兜揽。如此非但没有使金融更加稳健,反而因“道德风险”而使金融风险持续增加。

据中国银监会公布,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由2004年初的19245亿元,下降到2005年6月底的10135亿元,不良贷款率由20.41%下降到10.12%。但若剔除财务重组和政策性剥离因素,同期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了1100多亿元。更为严重的是,不良贷款比率的降低主要通过“扩大分母”(即多贷款)所致,而且中长期贷款约占60%,这极大地增加了银行未来的风险。

政府持续为银行的巨额坏账埋单,容易加剧银行的“道德风险”。其突出表现就是银行操作风险增加、金融腐败多发、内部人控制突出。长期以来,研究者一般倾向认为,银行居高难下的不良贷款根源于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而产生的“资金黑洞”。事实是,国有银行的金融腐败以及低效率本身同样是造成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有研究发现,银行寻租行为在金融机构大量而普遍存在,为此,企业为获得贷款在利息之外的支出约在9%,与贷款利率上限相加,实际利率约为15%~16%。金融腐败人为制造了稀缺,抬高了融资成本,使资源闲置与资源错误配置并生,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上一篇:商务部:今年引资600亿美元 可并购不良金融资产下一篇:湖南狠招治理39亿拖欠款 市州不清欠就停止立项

户外鞋哪个品牌最好

户外什么登山鞋

户外登山鞋女

防水战术靴

户外什么登山鞋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